“三北”防护林工程被世人誉为“绿色长城”。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近年来,吕梁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奋力谱写了“三北”工程新篇章。
9月23日至27日,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三北攻坚在山西·媒体记者走基层”主题采访活动对吕梁市临县、柳林县、中阳县、交口县,在“三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精彩实践、显著成就和特色做法进行实地探访和梳理总结,以期为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营造浓厚氛围。
9月24日,采风团来到柳林县龙门垣生态经济型示范园区。登高远眺,此起彼伏的山峦和漫山遍野的苍翠映入眼帘,广袤无垠的美景汹涌澎湃、震撼人心。
龙门垣生态经济型示范园区是柳林县委、县政府主导的“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同步发展,林业项目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园区于2010年启动建设,总面积7万亩,其中垣地缓坡梯田地核桃林3万亩、荒山荒沟及矸石山营造生态林4万亩,总投资1.5亿元。
“今年核桃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多元,区内2614名脱贫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而且没有返贫风险,返村入社的外出务工农户每年都在120人以上。园区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28.86%增加到现在的43.5%,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宜居宜业美丽家园,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红叶映秋、松柏伴冬、百果飘香的靓丽风景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和旅游打卡地。”柳林县林业局副局长车平自豪地向采风团介绍着园区的变化。
素有“晋西门户”“黄河古渡”之称的薛村镇军渡村,这里三面绿树成荫、一面临水,已形成非常宜人的人居环境。“多年来,由于干旱少雨,土壤十分瘠薄、生态极其脆弱,荒芜的干石山面貌一直难以改变,直接影响着柳林、吕梁乃至山西的对外形象。军渡干石山‘三北’工程的成功实施,使昔日的石山披上了绿装,既为干石山区造林绿化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又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生态支撑。”柳林县林业局生态修复股股长王江平说。
柳林县是1978年首批被列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县份之一,自“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全县累计造林40余万亩、封山育林15余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7.9%增长到28.6%,先后有龙门垣、军渡、凤凰岭三处工程被国家三北局命名为“优质工程”。
近年来,按照“荒山荒沟建森林、丘陵耕地建枣园、沿黄通道建景观、村庄绿化建园林”的思路,柳林县委、县政府响亮提出了“誓让石山披绿荫,扮靓山西西大门”的工作目标,以实施“三北”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沿黄生态脆弱区绿化“标杆工程”和全省干石山绿化“示范工程”。2011年以来,柳林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资金8250万元,完成荒山混交造林2.5万亩、红枣基地2.7万亩、通道绿化20千米、园林村庄10个。
2012年,柳林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2018年,柳林县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