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5日,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三北攻坚在山西·媒体记者走基层”主题采访活动,对临汾市吉县在三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精彩实践、显著成就和特色做法进行实地探访和梳理总结,以此展示我省在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新成果、新实践,为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营造浓厚氛围。
蔚蓝的天空、如火的红叶、由绿变彩的秋林、丰硕的田野……秋日的吉县,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生态画卷,美不胜收。采风团一行来到了位于吕梁山南端、黄河中游东岸的吉县。
1978年,吉县被国家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县。经过40多年三北防护林五期项目的实施,该县森林覆盖率从12.5%提高到43.96%,提高了31.46个百分点。
“十年前这里荒山秃岭、尘土飞扬,2013年启动面积6000亩的三北车家山工程后,吉县成立了造林专业队,誓将秃岭变森林。如今,这里满目苍翠、绿意葱茏,油松、侧柏、山杏等漫山遍野。”在吉县壶口镇车家山三北工程区,吉县林业发展中心主任窦全忠向采风团介绍说。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对于新造林地,吉县车家山建站集中管护,设立专职管护人员3人,确保造一片、护一片、成一片。同时,封山禁牧,有效保护幼林。
“我从事护林工作17年,管护面积3000亩,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巡护山林、防火检查、病虫害检测等。因为管护面积大、任务重,我每天早上7时就出门巡山了,十几年来,我所管护的林子从没发生过一起火情。”吉县林业局生态护林员邱春生自豪地说。采风团见到他时,他带着水和干粮,正背着铁锹往山上走。
200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项目,经济林苹果、花椒唱主角,功不可没。
吉县是名副其实的“苹果之乡”。眼下,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在吉县柏山寺乡大庄村西岭自然村的田间地头,采风团看到果农们正在娴熟地挑选、分级采摘下来的新鲜苹果。“这片面积1000亩,亩产3000公斤,能收入18000元。”果农丁福雨笑呵呵说。在吉县,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比重从几乎为零提高到80%以上。
以干果经济林花椒为主的柏山寺乡是典型的沿黄乡镇。截至目前,该乡共栽植花椒2.55万亩,年产椒果40余万斤,产值达1600万元以上。该乡黑秀村耕地面积5500亩,花椒种植面积4800亩,其中挂椒面积4300亩,人均花椒面积4.6亩,年产花椒约30余万斤,产值900余万元。如今,花椒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黑秀村也被誉为“三晋花椒第一村”,为农户开辟了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近年来,吉县深入实施“绿色生态、红色苹果、黄色瀑布”三色品牌战略,围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促民增收”主线,依托三北防护林等工程,投资7500余万元完成以三北防护林为主的荒山造林9.34万亩。目前,吉县已初步形成了以东部油松防护林、南部刺槐防护林、中部水果经济林、西部干果经济林为特色的集三大效益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山西省林业生态建设县”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