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三北攻坚在山西·媒体记者走基层”主题采访活动,对临汾市大宁县在三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精彩实践、显著成就和特色做法进行实地探访和梳理总结,以此展示我省在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新成果、新实践,为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营造浓厚氛围。
金秋十月,秋色正浓。采风团沿着垣坡连绵的山路,前往大宁县曲峨镇白村三北工程区。只见一个个被称作鱼鳞一样的小土坑整齐地点缀在陡峭沟壑间,坑窝里的树苗正在努力生长,侧柏和油松迎风飘扬。大宁县林业局副局长冯建宏介绍说:“1978年,大宁县被国家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县’,三北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实施三北工程92.4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4.36万亩、封山育林8.1万亩。特别是三北五期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20.1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06万亩、封山育林6.1万亩,工程区初步形成了田林路统一规划、垣沟坡综合治理、农林协调发展的产业开发新格局。”
大宁县地处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和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素有“三川十垣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的说法,全县国土总面积144.4万亩,林草用地面积111.0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6.7%,森林覆盖率25.13%,森林蓄积量64.2936万立方米。
2017年,大宁县探索新机制、创造新模式,全面推广购买式造林。全县共组建了37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1991名,实现了由“过程管理”向“结果购买”的转变,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要我造林”,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我要造林”,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解困注入了强大动力,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曲峨镇榆村南岭自然村干果经济林园区内,村民常胜利正手持长长的工具对核桃树进行修剪。他告诉记者:“修剪工作要放在核桃采摘后,主要是剪掉过密的枝条,改善通风透光,调整树冠结构和光照条件,促进光合作用,帮助树木更好地准备越冬。”当被问到收入时,常胜利自信地说:“我家有15亩核桃树,在我的精心管理下,每年能收入4万多元。”
近年来,大宁县强化宣传,使三北工程的建设达到了家喻户晓,认真组织培训、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狠抓护林防火和封山禁牧,确保森林资源安全。通过多年的治山治水和造林绿化工作实践,总结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县情实际的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综合治理模式:沿川水地育苗木、垣面干果经济林、坡面营造防护林、护林防火保安全。垣面耕地里栽植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解决群众生活问题;坡面营造防护林解决生态安全问题,真正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林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大宁县先后有5处三北防护林工程被国家三北局授予“优质”工程称号;2021年2月,大宁县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同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