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8日,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三北攻坚在山西·媒体记者走基层”主题采访活动对临汾市隰县实地探访,切身感受三北40年来筑牢的“绿色长城”的精神伟力和沧桑巨变。

隰县是酥梨之乡,玉露香梨更是其珍贵的地标产品。10月17日,采风团来到临汾隰县品玉露香梨、赏生态美景。

“我是一名老林业工作者,经历了三北工程的第二期、第三期。三北工程确实给隰县带来了不小的变化。目前全县80%耕地栽植果树,80%农民从事果业生产,80%梨果实现电商销售,80%农业收入来源于果树。把生态经济林业建设和农民致富联系起来,是三北工程实施过程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如今,玉露香梨已经在全国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成为隰县的一张亮丽的绿色名片。”隰县原林业局局长肖会荣介绍道。

由于春季时有霜冻、夏季时有冰雹发生,为了应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让梨农少受损失,采风团在“梨缘”亭子二层看到梨树上全部安装了防雹网。

翻山越岭,穿越壮丽多彩的“丹霞路”,采风团来到了“最初中国、多彩黄土”隰县黄土国家地质公园观景平台。登高望远,将层理交错、岩壁陡峭、形态丰富、色彩斑斓的秋日风光尽收眼底。

山西隰县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占地61.73平方千米,是以保护隰县午城黄土层型剖面,研究和普及新近系至第四系红土和黄土的成因以及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系统的演变,这里可以观赏全国乃至全球最具代表性彩色黄土地貌的地质公园。

三北40年,隰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和绿化步伐的意见》《隰县玉露香梨“十三五”发展规划》《隰县经济林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加快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推进“两山”工程建设。

隰县的地缘地貌和梨树栽植的悠久历史,为建设生态经济型林业提供了条件。为让玉露香梨的金字招牌更响、更亮,隰县按照三北防护林总体规划,坚持网格化管护,一期“动员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二期“千树一园两头牛,奔向小康不发愁”,三期“加大经济林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型林业”,四期“建设万亩玉露香,打造三北新景观”,五期“践行两山思想,助力脱贫攻坚”。

根据国土“三调”数据,隰县现有林草面积143.8万亩,三北累计造林总面积达125万亩,全县林草覆盖率43.46%。三北工程建设使隰县的绿水青山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助推了隰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力推动了隰县经济型林果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23年,隰县梨果收入20万元以上的户达到500余户,10万元以上的户达到3000余户。

隰县紧紧围绕“3545”发展战略,聚焦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要契机,加快林业产业融合,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将隰县全面建设为“梨果示范县、生态康养地、区域中心城”。安然低碳公司与该县平台公司隰县绿之源生态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承包集体林地1000余亩,投资不低于9000万元,通过“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人才兴旺”模式促进三产融合,实现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可持续经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确保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多元化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