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区,是省级重点林区县,是“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省级森林经营试点县”,森林覆盖率达48.2%,居晋城市首位。近年来,陵川县抓住了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战略机遇,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机制模式,增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林业生态资源优势,以连翘标准化产业为突破口,多措并举,整体联动,形成了上下游连通,新业态融合,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的产业链条,小连翘成为山区农民稳定增收的“金豆豆”。2022年,全县连翘产业产值突破6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

一、规划先行,筑牢产业根基。陵川县有野生连翘分布面积83万余亩,作为一种公共资源,长期以来都是以掠夺式生产、粗放性管理、原材料销售的自由业态模式存在,产业的整体效益非常低下。为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优质产业,陵川县提出了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同步推进,基地建设与精深加工一体谋划的总体思路,并聘请专业团队,制定了连翘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全县构建“一核两区”的产业布局,在东部4个乡镇建立80万亩野生连翘保护区,中西部5个乡镇建设30万亩仿野生连翘标准化种植区,在平城镇建设占地2400余亩的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精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产业核心园区。通过持续多年不懈坚持,规划目标基本实现,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标准引领,强化规范管理。着力推动产业发展由粗放型数量扩张向规范化质量提升转变,是陵川县构建连翘全产业开发的重要举措。组建专业团队,研究制订“陵川连翘”的地方标准,从种苗、种植、管理、采收、加工各环节建立了规范化操作规程。持续开展连翘标准化生产示范村、园、户达标活动,先后有50个村、 30个园、1200多个种植户达标验收,总面积20余万亩。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连翘亩收入超万元的示范样板园、示范户,极大地推进了全县连翘产业提质增效。与此同时,针对连翘抢青采收的不良行为,县政府每年发布严禁连翘抢青采收的通告,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督查监管,有效维护了“陵川连翘”的市场声誉。

三、园区集聚,激活龙头带动。为彻底改变原料产业、初级产品的状况,陵川县积极扶持引导加工经营龙头企业参与连翘产业开发。规划总投资25.6亿元,建设了全省唯一的中药材产业园区,县政府专门组建了田园农业投资公司,承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配套完善和管理服务,筑巢引凤,集聚产业,先后引进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加工经营企业5个,建立了“园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山西绿之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的连翘提取物项目,每年可加工连翘果及枝、叶3500吨,实现产值1亿元。目前,园区内已有仓储物流暨电商交易、饮片加工、连翘提取物、化妆品、连翘茶等多个项目已经投入运行或即将投入运行,补齐了连翘产品销售的产后加工的短板,极大带动了产业快速发展。

四、链条延伸,实现多业融合。把小连翘变成大产业,是陵川县推动特色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果变药、叶变茶、树变景,连翘产业的多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陵川县乡土人家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以连翘叶为原料,开发出连翘绿茶、红茶、黑茶、拼配茶等系列产品,实现了连翘叶资源变废为宝,3000多个农户从中受益。晋城市海瑞生物科技公司以连翘提取精油延伸开发出了连翘牙膏、面膜、香皂等系列产品,添补了国内空白。晋城市农生园农业开发公司把万亩连翘基地建设成赏花观景、休闲体验的生态产业园,成为网红打卡地。今年以来,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的10万亩高标准连翘抚育示范带,将会成为绵延百里的连翘花海,把生态与康养产业有机融合,实现景观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互促共赢。

五、智库支撑,注重科技赋能。围绕连翘产业做大做优做精做强这一主线,陵川县不断拓展深化连翘产业的产学研合作,与中国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上海科研所等省内外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陵川县连翘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山西晋产中药材产业开发研究院,聘请20多位专家对连翘产业全链条全方位展开技术研究、标准制订和新产品开发,引进、吸收、推广、应用技术成果16项,建立试验示范基地50000亩,开发新产品10多个。同时,多种形式培训农民3000人(次),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六、品牌助力,造势扩大影响。为提高连翘及其精深加工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陵川县持续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县级层面注册了包括连翘在内的“陵五味”中药材商标和“陵川连翘”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陵川连翘”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通过审查,“晋之翘”“太行本草”“赤叶河”“行颠”等一批以连翘为元素的商标和产品获商标注册和有机产品认证。连续6年举办了“太行连翘节”,成为乡村旅游与产业营销、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创作发布了《连翘花》歌曲MV,在央视7套播出了“陵五味”中药材公益广告,让陵川连翘走出太行山,名扬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