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网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切换到繁体 无障碍浏览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819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4-28295 发文机关:
标      题: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819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日  期: 2024-10-31

赵驰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多方保护古树,留住山西乡愁记忆,激扬历史文化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来形成了璀璨的人文历史,也保存了极其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保护自然与社会发展历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美丽山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一是强化标准化管理。2016年,我省制定出台《古树名木评价技术规范》(DB14/T 1200-2016)地方标准;2021年,吕梁市颁布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2022年,省住建厅出台实施《山西省城市古树名木和城市大树保护管理办法》,太原市印发《太原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了法规支撑,基本构建起我省古树名木保护标准体系。2022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22〕17号),要求实施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活环境保护修复,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要求,坚决制止改变和破坏原生环境的行为。二是推动工程化保护。2009年,我省启动实施省级古树名木保护项目,针对古树名木不同生长现状,采取安装避雷针、护栏、支撑、树池透气铺装等措施,对濒危古树采用挖复壮沟、换土等方式进行抢救复壮;2023年,中央财政投资300万元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项目,对全省100株生长濒危、衰弱的一级古树和名木制定一树一策,通过生长环境整治、改善基质、有害生物防治、树洞修复、安装保护设施等技术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省级古树名木保护项目投资155万元,对全省310株一级古树和名木及其生境进行保护改善。2022年在太原市、晋城市启动古树名木保险试点,太原市按每株600元的标准,为4778株散生古树上保险和开展日常管护;晋城市按照每年每株150元的标准,为203株古树上保险,努力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三是开展部门联动执法。按照公安部、住建部、国家林草局等三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省公安、住建、林草3部门连续两年联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对全省古树名木资源分布重点区域、木材加工收购等主要加工买卖场所,以及破坏古树名木资源违法犯罪前科人员进行深入排查,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毁坏、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古树名木等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遏制了破坏古树名木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四是加强科技服务和宣传引导。省绿化委员会组建专家库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能力,聘请从事相关学科、具备高级职称的30余名专家,对全省各级从事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干部职工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为工作开展提供智力保障。2023年省林草局、省绿化委员会举办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周活动,以“保护古树名木 赓续中华文脉”为主题,宣传我省入选的全国“双百”古树,培训古树名木保护技术,并授予晋祠博物馆为“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科研示范基地”,将活动盛况在网络媒体报纸上广泛宣传,借助科技力量,推动古树名木保护,营造出关注、支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号召更多社会各界力量保护、爱护、呵护古树名木资源。

结合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实际,下一步,我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出台地方性法规,依法压实各级保护责任。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古树名木法治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国家林草局已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纳入2024年重点推进事项,我省将紧跟步伐谋划推进《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出台,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科学划定保护范围、定期开展古树名木生长情况监测评估、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行为等职责任务,为保护古树名木提供法规层面的保障和依据。

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共同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充分发挥省绿委在加强古树名木管理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协调各地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古树名木权属情况,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督促指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好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作。依托林长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深化与公安、住建部门协作配合,防范并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优化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推动一级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一群一策”管理,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化。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为科学保护古树名木提供支撑。加大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古树名木的力度,系统宣传有关保护古树名木的内容,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风尚。充分发挥全省古树名木科研示范基地作用,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技术研发推广、养护复壮技术探索、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科研攻关,强化古树名木抢救与复壮的实操型人才培养,指导各地采取更加科学、专业的技术进行保护,避免“保护性破坏”。组织做好“最美古树”“古树名木宣传周”等评选、宣传活动。鼓励中小学、科研院校开展古树名木相关课程,举办古树名木进校园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古树名木的兴趣,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古树名木科研行列。

四是扩宽资金渠道,加大精准化保护力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古树名木保护复壮资金投入,推动市县加大对古树名木日常养护、保护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科研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开展古树认养活动,上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古树名木保护项目等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扩大尽责形式,千方百计加快古树名木保护步伐,努力让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指示在三晋大地成为生动实践。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