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

泽州县川底镇位于泽州县西部,地处长河岸畔,距市区23公里,乡域总面积约68.6平方公里。全镇辖26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有人口2.1万,37072亩耕地,36200亩林地。现已流转集中连片的1万亩荒山用于连翘种植。

川底镇是泽州县产煤大乡、经济强乡,也是市级“重点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晋城市委、市政府和泽州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煤为基、加快转型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城乡一体化建设走在全县前列,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村镇规划先进乡镇”和“特色文化强乡”。2016年以来,川底镇以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川底”为统揽,强化党建引领,统筹推进产业转型、村镇建设、社会治理、生态环保各项工作,凭借毗邻晋城市区的地域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把现代林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与国家级“卫生乡镇”、省级“美丽乡村”创建有机融合,建设万亩连翘示范基地,打造“中国连翘之乡”,积极探索“农林文旅康”一体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着力变“煤乡”为“美乡”。2018年,川底镇被确定为市级农林文旅康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区。

泽州县川底镇张沟、崔沟、张泗沟、吕管沟4个行政村与山西泽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市级试点项目单位、中药材省级标准园项目单位、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开展集体林地规模经营。分别于2017完成集体林地流转面积8000亩(占4个村集体林地90%以上),2019年完成四个村全部耕地流转面积2557亩,共涉及285农户1176人,辐射影响1676户,带动贫困户59户122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股份合作经营。由四个村成立经济合作社,农户将流转土地入股合作社,经村集体入股公司项目,建立“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制药集团”的经营模式。二是风险共担机制。公司与农户签订保底分红350元/亩协议,流转林地的生产经营活动以项目承包至农户,林业产业(如连翘挂果)收益后农户管护以3:7比率与公司分红,形成百姓挣薪金、分股金、收租金的“三金”模式。三是党建引领发展。四个村党支部与公司党支部成立“村企联合”党支部,建立书记带头抓、党员责任制的工作模式,协调林农与合作社、合作社与企业的利益矛盾,携手推动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四是三产融合发展。一产以造林和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二产以林药精深加工、叶类制茶为主,三产以森林康养、连翘花海景观游、林区民宿为主,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工作亮点

连翘属落叶灌木。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株高可达3米,根系发达,吸收和保水能力强,是国家推荐的退耕还林优良生态树种和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最佳经济作物。生长于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或山谷、山沟疏林中,海拔250-2200米,花期3-4月,果期7-9月,3-4年成长期。果实可以入药,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叶子可以制茶,连翘茶是山西药茶代表性产品;连翘籽含油率达25%-33%,是绝缘油漆工业和化妆品的良好原料,精炼后是良好的食用油。

当地荒山原为多数区域裸露、石头较多、部分杂草灌木林生长的无经济价值和生态较差区域,多年来百姓空有土地而无法实现经济价值,长期疏于管理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树木死亡。通过万亩连翘的种植,恢复原有生态面貌,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改善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百姓职业水平,加强了林区管护和防火力度,盘活了土地资源,解决了百姓就业,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形成了林业产业链条,打造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典型示范区。

四、取得成效

一是提高林地综合效益。通过“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制药集团”的经营模式,4个行政村规模发展连翘1万余亩(已收益3000亩),黄芩、柴胡等中药材1200亩(已收益800亩),户均增收1.5万余元。二是扩大林产品社会影响。通过川底镇万亩连翘基地建设,引导林农发展连翘、黄芩、柴胡、丹参、芍药等林特产品,推动当地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同时辐射、扩散了先进林业技术及良种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培育发展本地特色林产品从而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