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举行专题新闻通气会,向中央、省级以及太原市的36家新闻媒体,解读了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介绍了山西草原的基本情况,回答了省内外记者的提问。

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俊志: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经省政府研究同意,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今天,我们在此召开专题新闻通气会,一方面是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多年来对我省草原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另一方面是向大家解读一下省政府《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的有关情况,同时介绍一下山西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一些基本情况。

下面,首先请大家观赏一部反映我省草原情况的专题电视片《芳草茵茵靓三晋 魅力草原看山西》。

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俊志:

刚才,大家看了电视专题片,对山西草原有了一个直观视觉的了解,山西草原虽不像内蒙、新疆大草原那样辽阔,一望无际,但山西草原多与景观相伴,具有立体性、破碎性、分散性、镶嵌性等特点。山西草原之美,美在自然风光,美在物种丰富,美在趣闻轶事,美在林草融合,随着时光的推移,我相信大家会对山西草原有一种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参加今天新闻通气会的有:省林草局二级巡视员李振龙、草原管理处处长毕建平、林草总站站长赵水清、宣教中心主任王利萍。

下面,请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李振龙同志解读省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

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李振龙: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省草原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草原是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和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山西作为全国草原资源重点省份之一,草原资源主要分布在太行、吕梁山区和中部盆地的边缘地带,是这些生态脆弱地区的重要植被,与森林共同构成了我省生态安全屏障的主体。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2021)7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经省政府第119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现就有关情况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一、 《实施意见》出台起草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要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机构改革的有序推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的草原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状况得到初步遏制,部分地区草原生态得到恢复,据2020年全省草地资源清查,到2020年底山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9个百分比。但当前我省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仍较脆弱,草原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保护修复力度不够、利用管理水平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足、草原资源底数不清,特别是对草原认识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形势依然严峻,我省仍然有70%的草原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草原保护修复任务还十分艰巨。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根据省领导的批示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在广泛征求省直相关委、办、厅、局等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送审稿),9月29日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也标志着我省草原保护修复真正进入大生态建设的方阵,同时,也成为我省加强草原保护修复治理第一个政策性、方向性的指导意见,在山西草原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因此,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是我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必然要求,是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林草融合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山西的基础保障。

二、《实施意见》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分为三大部分共十七条。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特别是《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省今后一个时期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要达到的三个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到202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5%以上,草原生态状况持续改善,草原质量稳步提升,草原生物多样性丰富。

第二阶段目标:到203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75%左右,草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产力显著提升,彰显草原在美丽山西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阶段目标:到本世纪中叶,退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和修复,草畜基本平衡,草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第二部分主要提出了我省实施草原保护修复的十项主要任务。

一是开展草原资源调查与监测评价,全面查清我省草原资源家底。

二是切实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加强草原资源用途管制,依法打击草原违法行为。

三是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重点抓好“三化”草地的修复治理。

四是严格草原征占用的审核审批,按职责依法实施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许可,强化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

五是加大草原资源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打击破坏草原资源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形成草原资源保护合力。

六是协调推进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

七是构建草原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强化有害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八是统筹推进林草融合高质量发展。

九是积极推动草原产业绿色发展,做大做强草产业。

十是稳妥推进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探索创新国有草原所有者权益的有效实现形式。

第三部分主要提出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林长制,充分压实各级政府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的主体责任。

二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强草原保护修复项目的谋划和储备。

三是强化草原科技服务支撑,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创新联盟的技术优势,加强横向合作,注重科技人才服务支撑。

四是深入搞好宣传引导,拓宽宣传思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草原事业发展,加深人民群众对草原的认知度,增强保护草原生态的自觉性。

我的解读完毕,谢谢大家! 

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俊志:

下面,请省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处处长毕建平同志介绍山西草原的基本情况。

省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处处长毕建平: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辛苦了!非常感谢大家近年来对山西草原的热情关注和鼎力支持,是你们用手中笔形象的描绘了山西草原的美丽,是你们用相机的镜头精准的定格了山西草原的壮观,是你们用自己的真情客观的反映了山西草原的人文历史和传奇故事。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山西草原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是草原管理职能历史性的转变。2018年在国家机构改革中,草原监管职能从原农业部门划转到了新组建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进一步强化了草原的生态保护,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念,也为统筹林业、草原和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纵观这一历史性的变迁,草原工作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草原工作所处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来管理,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转变;第二是草原工作的建设方向发生了根本变化,草原管理工作从以生产服务功能为主逐步转到了以生态保护功能为主的建设方向上来,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转变;第三是草原工作的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国家到省里都相应明确了草原管理的职能处室,逐步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转变。第四是草原学科教育的发展对草原的科技支撑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据了解,全国相继设立草业科学专业的大学有31所,陆续成立草业和草原学院的有11所,实现了由少到多的转变。随着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2018年我省草原管理职能也顺势回归了林草大家庭,标志着我省林草事业融合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开启了新的篇章。

二是山西草原资源的生态本底。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山西是我国北方草原面积相对较大的省份之一,据20世纪80年代草地资源普查,全省天然草原面积682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9%,独特的草原资源禀赋造就了表里山河的绿色基底,与森林一起共同构筑成山西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三是山西草原资源的分布特点。山西草原资源主要分布在太行、吕梁山区和中部盆地的边缘地带,山西草原与景观相伴,具有立体性、破碎性、分散性、镶嵌性等特点。由于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以及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的作用,草地植被的分布出现了明显的地带性差异和垂直带差异,草地植被种类和生物多样性丰富成为我省草地资源的突出特点。

四是山西草原资源的主要类型。山西草原资源共有六大草地类型:山地草甸类草地、山地灌丛类草地、山地草原类草地、低地草甸类草地、疏林草地类草地和暖性灌丛类草地。

五是山西草原资源的主要特质。我省的亚高山草甸是华北地区典型的高山草甸和亚高山草甸自然景观的代表,是山西草原的特质,面积约有5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林线以上的地带,植物种类以耐寒多年生草本为主,草种资源丰富多样,许多物种还具有较高的科研学术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

山西草原的特质是亚高山草甸,从南到北都有分布,历山舜王坪亚高山草甸—沁源花坡草原—离石西华镇草原—五寨荷叶坪草原—宁武马仑草原--五台山高山草甸—灵丘空中草原等。不同的草原形成了姿态万千的景观,诠释着各自的气质,尽显至美;不同的草原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彰显出神奇的韵味,尽显博大精深。

六是山西草原资源的自然魅力。记者朋友们,如果你初识草原,草原就会敞开自己的绿色怀抱欢迎你;如果你驻足草原,就会被草原的自然美景所陶醉;如果你久住草原,你就会迷恋草原的博大精深;如果你痴情草原,浓郁的草原风情就会向你扑面而来;如果你驰骋草原,你就会体验到草原的宽广辽阔;如果你聚焦草原,你就会感叹草原的神奇与壮美。

山西草原之美,美在自然风光,美在物种丰富,美在趣闻轶事,美在林草融合。

山西草原,在这块人文荟萃的三晋大地,旖旎的风光也不遑多让。如果用形象的语言来比喻,那就是:

山西草原似花海,色彩斑斓。山西草原像地毯,飘落空中。

山西草原如云海,醉入仙境。山西草原像宝库,物种丰富。

山西草原映佛海,佛光普照。山西草原有传说,底蕴厚重。

记者朋友们,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山西草原,感受山西草原的魅力,今天,借此机会赠送给大家一本《山西草原风光》画册,从中可以领略到山西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赠送给大家一本我们刚刚编辑出版的山西草原管理工作系列丛书《魅力草原篇》,在这本书中,通过以美文、美图、美视觉的全新方式,把山西草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展示给大家,从中可阅读草原美文、可欣赏草原风光、可扫码聆听草原歌曲、可扫码观看草原视频,让大家从中领略山西草原的独特魅力、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激荡的古韵风姿。我们山西的草原,不仅是芳草萋萋的草原,也是翰墨飘香的草原,红星闪闪的草原!

我的介绍完毕,感谢大家!

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俊志: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山西日报》记者:近日,省政府出台了我省《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请问下一步将如何贯彻落实《意见》?

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俊志:

下面,请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李振龙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李振龙:

这次省政府出台我省《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时。这既是在草原职能转隶后,草原定位从生产服务为主向生态保护为主转变以来,我省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发的政策性文件,也是我省草原发展史上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它不仅阐述了草原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建设目标,而且还明确了主要任务,强化了工作措施,为我省开展草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省草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推动我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促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下一步,我们着重从五个方面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一是要抓好学习领会,着力提高认识,真正把草原保护修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确保取得实效。

二是要细化考核指标,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特别是要结合贯彻落实林(草)长制,科学划定基本草原保护,细化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指标,按要求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压实地方责任。

三是要高质量推进草原生态的修复治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是个新课题,同时,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保护修复治理刻不容缓。下一步我省将启动实施一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抓好我省颇具特色的亚高山草甸的保护修复,加快推进黄土高原区退化草地的改良,组织实施退化草地人工种草等项目的落地,通过草原生态的修复治理,从而不断提升草原的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确保草原生态环境逐年向好,草原的多重功能持续稳定提升。

四是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草原工作基础薄弱,涉及面广,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我们要积极探索构建草原保护修复的长效机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修复,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五是要拓宽宣传思路,加大草原工作宣传力度。注重运用传统主流媒体、现代网络信息、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草原的重要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草原事业发展,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草原,像重视植树一样重视种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草原的认知度、关注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草原和依法保护草原的浓厚氛围。

我的回答完毕,感谢大家!

《新华网》记者:听说山西评选出了十大最美草原,请问主要分布在哪里?

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俊志:

下面,请省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处处长毕建平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省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处处长毕建平:

是的,为了集中展示山西草原的独特魅力和自然风光,省林草局组织开展了“山西十大最美草原”评选活动,经过自下而上的推荐、社会公众的评选以及专家组的综合考量,最终评选出了“山西十大最美草原”。从分布情况看,从南到北都有分布,它们是:历山舜王坪亚高山草甸、阳城析城山圣王坪亚高山草甸、沁水示范牧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沁源花坡国家草原自然公园、五台山高山草甸、五寨荷叶坪草原、芦芽山马仑草原、黑茶山饮马池亚高山草甸、塞外绿州右玉草原和灵丘空中草原。目前,山西十大最美草原,已成为山西草原一张张亮丽的绿色名片,已成为社会民众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地方,已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的生态福祉。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草原是我省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弥足珍贵,请问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高质量推进草原的生态修复治理?

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俊志:

下面,请省林业和草原工程总站站长赵水清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省林业和草原工程总站站长赵水清:

众所周知,草原是陆地四大生态系统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是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面积比较大的省份之一,因地处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丘陵区,其特质不同于六大牧区典型草原,其在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为生态植被的正向演替当好“第一先锋”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尤为突出。虽然近年来我省在生态环境改善上的政策投入不断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整体来看,仍处于赶考补考阶段,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就草原保护修复而言,下一步需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将草原保护修复治理工作纳入林长制工作范畴,以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为基本遵循,建立起层级督导、多方关注、重点保护、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二是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积极推进草原确权工作,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科学核定草原载畜量,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

三是要加大草原修复力度。根据国家“双重规划”总体部署,围绕我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山西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导则》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草原改良力度,扎实做好草原鼠虫害防治,分批分区科学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

四是要大力提升草原科技水平。努力在退化草原修复治理、草原生态质量精准提升、乡村种草绿化示范、草原碳汇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加强对野生草品种驯化、草种区域试验等关键技术推广,推动草原保护修复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最后,希望大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重视草原,爱护草原,保护草原,让草原成为广大群众共享生态红利的民生福祉,让草原绿成为美丽山西的靓丽底色。

《新浪网山西》记者:请问近年来,在草原工作宣传方面我省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有何成效?

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俊志:

下面,请省林业和草原局宣教中心主任王利萍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省林业和草原局宣教中心主任王利萍:

首先,感谢新闻界的老朋友们,对山西林草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草原是我省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弥足珍贵。近年来,为营造全社会关注草原、珍视草原、保护草原的浓厚氛围,切实把依法保护草原的理念深入人心,把爱护草原的行动落到实处,让绿色成为山西转型发展鲜明的底色。我们非常注重社会的关注效应,力求在宣传造势上下功夫、做文章,从而强化草原地位和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轰动效应。主要做了四件事: 

一是坚持用动人的歌声来激励草原豪情。近年来,为了让大家耳熟能详地了解山西草原,我们自编自创了一组山西草原歌曲,选择了一些大家喜欢的草原流形歌曲,通过宣传活动、扫码听歌等不同的方式在社会上广为传唱。比如,《林草之歌》唱出了山西林草人爱绿护草的初心,《请到山西看草原》唱出了山西美丽草原的魅力,《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出了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

二是通过看优美的视频来展示草原魅力。为了更直观、更形象展示山西草原的魅力,我们在全省开展了“魅力草原看山西”微视频大赛,从中评选出了十六部优秀作品,利用宣传车、电子屏、微信公众号、抖音、扫码关注等方式,在单位、在社会广泛播放山西草原视频,真正把山西草原的魅力展示了出来,在社会上引起来了较大的反响,改变了人们对山西草原的印象,大家由衷的赞叹,山西还有如此多、如此美的草原。

三是注重靠丰富的活动来营造草原氛围。我们每年借助“草原普法宣传月”活动主题和6.18“草原保护日”的倡议,都要精心组织和策划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精心制作草原科普知识展板、悬挂有特色的草原宣传标语、发放草原宣传图文资料、展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宣传山西“十大最美草原”、讲解草原违法典型案例、接受群众草原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在城市广场、休闲公园、街道社区、单位校园等受众面广的地点宣传草原、保护草原、展示草原,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今年6月16日,我们与省政协关注森林(草原)活动组委会在省城太原成功举办了全省“草原普法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届山西草原风光摄影大赛颁奖和巡展活动,各市县也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四是善于借媒体的传播之力来为草原发声。针对社会公众对山西草原了解不多,知之甚少的实际,我们注重借助发挥传统主流媒体与现代新兴媒体的传播之力,主动与媒体打交道、交朋友,按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本着电视上有影像、广播上有声音、报纸上有报道、学术上有论文的要求,多角度、多方位向公众宣传草原知识,普及草原法规,加深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认知。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在省内外主流媒体刊登各类新闻稿件和信息460多篇,较好地利用了媒体的传播之力为宣传草原、保护草原发声。明年我们将在七月份组织开展一次“媒体记者草原采风行动”,届时欢迎大家参加,亲身体验一下山西草原的自然魅力。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俊志:

今天的新闻通气会,到此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为林草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关注、关心、支持和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山西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请大家欣赏一首山西草原之歌《请到山西看草原》。

我宣布,今天的专题新闻通气会,到此结束,谢谢新闻界的朋友们! 再见!